栏目名片恒正网
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值此五四青年节之际,肥西县融媒体中心推出“拼搏有为·正青春”系列人物专栏,用镜头和文字记录那些在科研攻关中破壁突围的“在外拼搏者”;在人工智能等战新产业赛道披荆斩棘的“产业创新者”;在乡村振兴田野间播撒希望的“乡村奋斗者”;在文化传承中激活非遗基因的“文化传承者”。他们或以智慧解码未来,或以汗水浇灌理想,在各自的坐标系里诠释着“青春有为”的深刻内涵,愿他们的故事能点燃更多人心中的火种。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文化传承者”赵伟和谢立浩。
赵伟
80后的中国传统木雕文化“守艺人”
2012年从南京工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毕业的赵伟,因为热爱投身到了与其专业并不相关的中式家具行业,进入肥西桃花“松园红木”一家将红木家具与博物馆结合,中式家具销售与木雕非遗文化传承相辅相成的特殊企业。进入企业后,赵伟从维修师傅做起,整日与老师傅们一起学习红木家具的维修,打磨,修复,烫蜡。赵伟说:“一开始我也开始怀疑的自己的选择,慢慢的我静了下来,打磨家具就像打磨人生,静下来后更能发现红木家具的魅力。”离开维修部门后,赵伟成立了公司的策划部,发挥自己的优势,线上布局公司新媒体的宣传,线下每周举办圈层活动等把一群热爱传统木雕文化的人聚在一起。
展开剩余68%近年来,企业先后申请了肥西县非遗、合肥市非遗。赵伟带队参加安徽省非遗春晚、非遗进民间等多场活动,介绍鲁班锁、家具榫卯结构,榫卯家具现场,让中国传统木雕文化传播给更多人。2024、2025赵伟多次受邀代表肥西县非遗项目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并且在中科大艺术教学中心多次开展非遗课程。2024年由安徽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主办的“天成之姿”明式家具美学展在省博新馆展出,因展品过于珍贵无法让观众贴身体验,赵伟立马拿出多件小叶紫檀复刻经典家具,在该展览中特设一个预约打卡区,让观众们亲身体验。
作为肥西县、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技艺传承人,赵伟也受聘在安徽省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专业委员会担任秘书长一职,未来将与安徽收藏人一起,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谢立浩
从跨界行者到乡村“守忆人”
谢立浩,一个始终在跨界中寻找人生坐标的实践者。机电安装领域的精密严谨、三尺讲台上的循循善诱、地产行业的标准化运营,这些看似不相关的职业轨迹,最终在紫蓬山麓的交织成新的可能—— 2024年,接手运营国家丙级旅游民宿西庐印象,将前半生的多元积淀注入乡村美学的重塑之中,守护乡村记忆,共绘乡愁画卷。
技术人的缜密与教育者的温度,在这里找到了共生点。改造民宿时,他与设计团队反复推敲每一处细节:用借景手法将紫蓬山的云霞引入庭院,以模块化思维重构空间动线,让现代设施与传统砖瓦和谐共存。每当夜幕降临,他习惯邀客人围炉煮茶,谈论诗与远方。 那些在机电工程中养成的解决问题能力,此刻化作对体验痛点的敏锐洞察;而曾经的执教经历,则让他更懂如何用故事搭建情感联结。
“ 民宿于我,从来不止于住宿。它是我构建的艺术生活试验场——陶土在拉坯机上旋转的韵律,油画布上铺陈的山岚光影,木工刨花里飘散的松香,都是精心设计的沉浸式语言。未来恒正网,这里将生长出艺术家工作室集群,沙龙与展览会成为常态。 我想证明:乡村不是城市的背面,而是滋养灵感的沃土。”谢立浩在接受采访时说到。
发布于:北京市贵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