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首次挑明天盈配,印度“真正的敌人”到底是谁。
日前,印度总理莫迪在一个活动上发表讲话,他表示,从真正意义上讲,印度没有主要的对手,如果有,那就是对其他国家的依赖,不仅使印度的自尊受损,还造成巨大经济损害。印度必须摆脱外国制造,呼吁国民购买印度制造的产品。
莫迪口中的“其他国家”指的是谁呢?虽然没有明确点名,但细数下来,范围基本可控。
特朗普全方位施压印度
首先,就目前而言,印度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和美国的贸易关系。特朗普不仅以购买俄油为由,对印度商品加征50%的关税,还将H-1B签证申请的费用,提高到10万美元。特朗普说,这是为了保护美国工人就业,确保引进的都是高科技人才。但是,对印度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2024年数据显示天盈配,印度人占H-1B签证名额的70%以上,而他们的年薪大概是在9.7万美元左右,特朗普政府这么一卡,不仅印度人着急,恐怕他们的美企老板更着急。但这显然不是特朗普要考虑的,因为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逼印度在关税问题上屈服,这些都是手段罢了。
而且,除了服务贸易这一领域,印度的许多商品,诸如纺织品、珠宝等都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美国还是印度主要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之一,谷歌、微软、苹果等众多美国科技巨头在印度设有重要据点,印度军队还装备美制武器,可以说,美国只要想拿捏印度,完全不费吹灰之力。
莫迪政府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一边和美方虚与委蛇谈判,另一边顺势提出推动“印度制造”,既是为了应对美国关税,也是希望提升本土制造业,让印度强大起来,不再受制于人。
莫迪更担心中国
但是和美国相比,印度似乎更担心中国。
这是因为中国和美国不同,美国手中的东西,印度可望而不可及,而中国手里的,印度自认为努一努力也是能够到的,比如手机、电池、太阳能面板、药品等。但有一个问题,就是零部件和原材料,这些需要从中国进口。
在莫迪政府看来,只要解决这一步,印度替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指日可待。然而莫迪高估了自己,印度已经错失最佳时机,原本可以借着中国产业链转移的东风,大力发展印度基建、制造业,可莫迪三心二意,想着中国的技术和投资,还和美国遏制中国,结果就是什么都得不到。而今莫迪再喊“印度制造”,既是基于现实的唯一选择,也是对本国实力的清醒认知。
可以说,和遥不可及的美国相比,印度更在意中国,因为中印基本是站在同一起跑线,甚至印度条件更优越一些,结果却天壤之别。中国面对美国关税战,能游刃有余,印度却只能被动挨打,迫不得已才喊出自力更生,但结果也大差不差,美国可不是慈善家,更不可能让印度成为“第二个中国”。
印度外长苏杰生访俄确认买俄油
在中美之外,印度还紧紧依靠俄罗斯,莫迪宁愿硬抗美国关税,也不松口不买俄油,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这是买卖,双方都有获利,但也侧面反映出,印度非常依赖俄罗斯。另外,印度军队中还有不少俄制武器,双方还共同研制了布拉莫斯导弹。可以说,在能源和军工领域,俄印也是深度绑定,短时间内无法转身。
因此,莫迪最开始的那番话,既是对印度未来的期望,也是对当下的无奈承认,搞了几十年“大国梦”天盈配,到头来方方面面都依赖别国。但也不是毫无希望,毕竟“摸着中国过河”这个模式,也是行得通的,就看印度有没有决心了。否则依赖越久,后果越严重,印度要付出的代价也会更大。
贵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